我国低空旅游产业SWOT分析

2019-11-28 00:00:00 环通网

低空旅游作为我国各地区结合自身旅游资源优势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新兴业态,将旅游观光从地面延伸至空中、旅游资源由平面向立体延伸,既能创新既有旅游产品、提升景区品牌形象,更能撬动通航企业和市场营销的合作点,还能使通航运营企业、旅游景区、地方政府和消费者都参与其中构建低空产业生态链,能够促进通用航空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我国低空旅游产业已成为通用航空业与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是新时代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满足国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抓手。


  一、我国低空旅游产业总体概况


  国内低空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的八达岭长城游览,但未形成固定业务模式和长期开展。前些年,由于空域管理改革不充分、大众消费理念未到位、相关配套不完善、通航市场整体热度不高等原因,国内低空旅游一直不温不火,产业市场一直处于缓慢开发状态。近年来,各省份都启动密集布局低空旅游产业格局,若干个景区开展了空中观光的项目,个别地区相继开通了旅游包机短途航线,国内低空旅游项目的发展势头良好,成为通用航空诸多领域中发展速度较快的业务板块。2016年底,我国取得空中游览资质的运营企业达到89家,全年低空旅游产业实际完成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84.2%。近两年,国家相关部委相继推出了首批16个通航旅游试点项目、首批15家国家航空飞行营地示范单位。截至2017年12月,我国内地空中游览项目已开展的有88个,拟开展的为132个(详见图1)。与此同时,由于低空空域尚未充分开放、基础建设与相关配套不足、报批程序手续复杂、运营机型不相匹配、经营模式较为落后、通用机场对旅游景区的覆盖率较低等问题限制,低空旅游成为地方政府与通航企业积极发展而又艰难推动的产业。近年来,整个低空旅游行业大概只有40%多的企业能够实现微小盈利,整体产业还处于市场培育与产业布局阶段。


我国低空旅游产业SWOT分析。张洪供图 摄影:张洪


  二、我国低空旅游产业市场SWOT分析


  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调研,并且走访开展低空旅游业务的通用航空公司,就我国整个低空旅游产业现状运用SWOT法进行具体分析(如图2)。


我国低空旅游产业SWOT分析。张洪供图 摄影:张洪


  (一)优势(strength)


  1.行业法规体系逐步健全


  民航局实通航产业放管结合,以放为主、分类管理的方针,并将空中游览由甲类调整为乙类,同时降低购置航空器自有资金额度的要求,支持新兴通航服务项目发展,鼓励并扶持低空旅游产业。民航主管部门并专门修订完善了直升机、空中游览、热气球等规范低空飞行的法规制度,将推进低空旅游的持续安全发展。


  2.通航基础建设逐步完善


  低空旅游的发展离不开配套通用机场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各地兴起FBO、FFS、ADS-B等建设热潮,区域性通用航空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航空器及零部件制造、空管监视设备、通航运营、维修保障服务和教育培训等各环节逐步健全。按照国家有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500座以上通用机场,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重要体育产业基地等地区建设通用机场,将覆盖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


  3.各地低空旅游资源丰富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国土地域十分辽阔,地貌形态复杂,旅游资源分布非常广泛,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文化景点、特色城镇等种类繁多、类型多样的观光资源无比丰富,具有多样性、丰厚性、古老性、奇特性等特点,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国范围内适宜开发低空旅游项目的城市或景区众多,因而低空旅游产业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4.跨界融合新兴产业形态


  低空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被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旅游产品。乘坐低空飞行器俯瞰大地欣赏美景会成为青年最喜欢、最时尚的一种旅游方式,完美地契合了消费需求升级,有力促进了旅游消费。低空旅游是将通用航空和旅游有机结合的跨界融合新产品,在传统景区向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有效填补旅游市场的空白,最大限度地满足高层次旅游群体需求。


  5.产业市场空间前景广阔


  随着国民消费意识的逐渐转变、低空旅游产品的丰富、低空旅游飞行服务的升级、安全监管的优化及通航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经营成本降低,各地相继建立健全城市-低空-景区互动发展模式,产业消费市场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预测,预计2020年全国百强旅游景区游客数量达到8.34亿人次,其中适宜低空旅游的自然型景区游客约占50%以上,低空旅游潜在游客或将达到4.2亿,有望形成585亿元的市场消费规模。


  (二)劣势(weakness)


  1.通航企业运营成本偏高


  用于旅游用途的直升机售价昂贵,再加上航空器购置、运营、维修、保障、折旧等成本费用较高,通用机场及空管保障收费偏高,组建直升机低空旅游的通用航空公司耗资巨大。而在国外很多国家发展低空旅游已不限于直升机,更多在采用价格成本在300万--500万之间的固定翼小飞机或者更便宜的热气球。同时,通用航空器驾驶员稀缺,培养费用居高不下,再加上专业管理人才奇缺,造成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2.低空旅游产品价格较高


  由于通用航空的飞机等固定资产支出和运营成本高企,乘客单座成本较高,低空旅游产品定价居高。国内多数城市或景区的空中游览项目,一般时长在10-15分钟,基本定价在1000元左右,每分钟大都超过100元,其性价比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消费预期,未能实现平民化,因此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市场总体表现不佳。


  3.项目审批程序复杂繁琐


  空中游览项目从立项到运营至少要经过政府、空军和民航的三重审批,且项目审批的专业性和难度都较高。虽然低空空域正在逐步开放,通航企业准入门槛降低,目前国内空域申请困难、空管保障不顺畅、各地运行标准执行不一,空域及飞行计划审批协调难度大、手续环节复杂、时间周期长,通常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实现,导致低空旅游项目的便利性体验不佳与开发运营效率较低。


  4.噪音污染扰民影响问题


  开展空中游览项目使用的直升机或通用飞机在城镇或居民区上空飞行会产生较大噪音,影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从而导致噪音污染投诉问题,这是制约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的环保因素。比如,上海外滩直升机游览项目、南航珠海直升机公司的空中瞰珠海项目,虽然初期深受游客欢迎,却因噪音扰民、经营成本过高原因而被迫取消。


  5.单一商业模式较难盈利


  因为低空旅游项目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往往需要搭配飞行培训、私人包机、航拍航测等其他业务才能实现盈利。单靠低空旅游项目支撑的通用航空公司,几乎难以实现盈利。鉴于产业市场尚未成熟,低空旅游市场客流量较低,运营连续性较差,多数行业企业目前盈利水平较低。


  (三)机遇(opportunity)


  1.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近年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关于深化低空空域改革、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航空运动发展规划、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等利好政策频繁出台,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通用航空消费市场,鼓励在适宜地区开展空中游览活动。在低空旅游成为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发展产业的背景下,我国低空旅游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


  2.旅游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迅猛增长,大众化旅游消费快速发展,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市场。2016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44.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到11%,旅游直接投资和带动投资对财政综合贡献超过11%。因此,伴随着新兴消费群体规模的不断增长,低空旅游产业市场的成长空间与潜力较大。


  3.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对体验型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新兴消费客户群体逐年扩大。游客对体验参与感及休闲舒适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目的地产品势必要进行创新升级,而低空旅游是匹配于现代旅游业需求层次提升的发展格局的。低空旅游能让游客移位换景,且受地形限制少,身心体验更加美好,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关于旅游需求层次的提升,是深度开发我国传统旅游业的新兴高端体验模式。


  4.各地通用航空发展迅速


  目前,全国已有31个省(市、区)均出台了十三五期间及中长期的通用航空产业与通用机场建设规划,并且积极培育与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新兴产业。据统计,2017年我国通航企业共计295家,通用机场数量快速增长(已取证81个,未取证220个,在建60,规划建设377个),通用航空制造能力逐步提升(已投产63家,在建和规划建设51家),通航机队在册总数为2272架,全年完成通航生产飞行73.5万小时,近5年通航业务量年均增长9.3%。


  (四)威胁(threat)


  1.空域管理改革还不充分


  低空空域资源是低空旅游产业发展首要的前提条件。由于我国低空改革进展缓慢,现行管理模式与通用航空的低空空域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2017年3月,国家民航局再次扩大了民用低空空域开放程度,准许在中国东部、西北和新疆三个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在国家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环境下,低空空域资源将得到科学合理的协作利用与有效开发。


  2.运营安全风险压力较高


  确保飞行安全是低空旅游项目开展的关键所在,但有些通用航空企业为了谋求利润,超越经营范围非法从事载客空中游览飞行,给航空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威胁。同时,雷雨天气、台风等恶劣天气条件影响运行安全。2016年国内发生16起通航事故,致22人死亡,涉及低空游览的占到了3成。高频的通航事故使民众潜意识会产生安全顾虑,这也成为消费时不会选择低空旅游的重要原因。


  3.新兴航空智能技术兴起


  近年来,消费级无人机广泛应用于航拍领域,同时工业级无人机呈现替代影视航拍、航空测绘、警用安保等通用航空传统业务的趋势。特别是无人机航拍、虚拟仿真技术使人们在地面也可领略空中俯瞰地面风景,成为传统低空旅游产业的新兴竞争产品。由于新技术成本较低,无安全风险,且可数据化在网络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占领了部分传统空中游览市场份额。


  4.航空消费尚未形成文化


  由于低空旅游价格昂贵、担忧人身安全问题,对于目前消费观念还较保守的国人来说,低空旅游还是一种奢侈品或探险类活动。同时,我国缺少航空文化消费的社会氛围,目前国内游客群体普遍存在认知度还不够、消费意识薄弱等问题,低空旅游消费观念尚未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市场培育过程。


  三、我国低空旅游产业SWOT竞争战略


  对照低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SWOT分析表,通过四象限匹配分析得出我国各地发展低空旅游产业的四种竞争战略(如图3所示)。



  (一)SO增长型战略(优势--机遇匹配)


  随着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低空旅游消费潜力和市场需求将彻底释放。各地应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禀赋与现有的航空产业基础,抢抓低空旅游产业政策叠加的发展机遇,积极引导通航企业在区域内景区布局低空旅游业务,制订并实施区域性低空旅游专项规划与工作方案,促进通航企业与景区的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优化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基于产业链抢占低空旅游产业发展的市场先机。


  (二)ST多重组合战略(优势--威胁匹配)


  通过深化军民深度融合战略推进低空空域的充分开放,科学合理地做好低空旅游产业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通过组合产品系列变革单一商业模式,拓展宣传渠道扩大产业消费群体,将产业市场由新兴小众消费市场转变为大众普及消费市场。同时,鼓励与支持通航企业与旅游景区合作开发低空旅游产业,有效整合相关航空资源基础与旅游设施设备,科学设计与优化串联区域间各相关景点的低空航线,加强空地旅游的衔接与协同,提升产品吸引力与丰富度,形成低空旅游产业空间立体化格局。


  (三)WO扭转型战略(劣势--机遇匹配)


  结合景点特征或城市特色及其上空的空域资源,完善景区基础配套条件,先期发展动力伞、热气球的项目培育市场消费需求,逐步发展直升机旅游、通用飞机旅游项目,再到开发与健全低空旅游产业生态体系。同时,采用新技术降低航空器运营的噪音污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变革营销方式与改善服务保障体系,进而扩大市场规模,降低产品价格,丰富产品层次与系列,全面提升低空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四)WT防御型战略(劣势--威胁匹配)


  综合分析各地的区位条件、环境资源和经济基础,根据景区特点合理选取运营飞行器的类型与机型,选择合适的低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努力降低项目运营成本,因地制宜地开发低空旅游市场。同时,结合互联网+战略加强低空旅游宣传策划,注重培育喜欢航空体验的时尚消费群体,将低空旅游产品与酒店、餐饮、俱乐部、特色主题活动等综合集成一条龙服务项目,建立区域性低空旅游产业联盟形成合力。同时,基于ADS-B等技术建立低空空域监控网络,稳步推进通用航空SMS体系建设,应用新兴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航空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布局发展具有各地特色的低空旅游产业集群带。


  总体而言,我国各地要结合本地通用航空产业基础与旅游资源特色优势,理性选择与实施可持续的低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整合资源、补齐短板与持续创新,找准切入点与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发展与健全低空旅游产业链式集群,积极引领低空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助推新时代我国低空经济的全面繁荣。


0 人参与 网友跟帖 请遵守《用户条款及隐私协议》
发表
最新跟贴